只有你
能帶自己走往
你所嚮往的生活
只有你
能帶自己走往
你所嚮往的生活
也就是說,每天吃對了食物,不但能重整心智、提升情緒,更能在面對繁重的工作或課業壓力時,使你擁有更清晰的思考能力和記憶力。
靈活的腦力,就從三餐飲食開始著手。
優質早餐開啟一天的腦力
一份早餐,提供一天的營養與精力,不可馬虎帶過。但是應該怎麼吃?
1.先喝一杯水,喚醒頭腦
人的腦部組織75%是水分,因此,在腦部開始運作之前,「先喝一杯熱水,比任何一種食物,更能喚醒頭腦,」台安醫院營養師趙思姿說。
2.高蛋白質,提振心智能力
高蛋白質的早餐,可使人思考敏銳、反應靈活,並且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
在英國的小說中,常見的歐式早餐,包含有魚、肉、蛋、熱麥片粥及乳酪。營養學家戴維絲在幼年時,早餐也常吃熱麥片粥、火腿或蛋、香腸或炸雞,和一碗肉湯,再加上一大杯牛奶。
哈佛大學教授賽恩曾觀察受測者在吃了不同的早餐後,對於上午、下午的活動有何影響。他發現,吃高蛋白質早餐的人,加上在吃米麵等碳水化合物之前,先吃蛋、肉等蛋白質食物,可使血糖緩慢上升後維持穩定,並從早上持續到下午。
這個發現到底有什麼道理?蛋白質中的酪胺酸能促進身體分泌多巴胺、正腎上腺素,讓人思考變敏銳,反應更靈活,並且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。而酪胺酸可從豬肉、雞肉、海鮮、牛奶和豆類中獲得。
但是同樣來自蛋白質的色胺酸,會刺激血清促進素的分泌,讓人放鬆、想睡。如果先吃碳水化合物,導致血糖上升,身體為了降低血糖,分泌胰島素,促使血液中的色胺酸比酪胺酸先到達大腦,思考自然比較遲鈍。而色胺酸在花生、芝麻、黃豆製品、豬肉中含量較豐富。
3.一杯咖啡,有提神作用
烹飪老師程安琪每天早上一定要喝一杯熱咖啡,才有頭腦和全身開始甦醒,準備幹活的感覺。
早餐,沖泡一杯咖啡,對一整天的精神、活力確實有幫助。成大醫院營養部主任彭巧珍解釋,因為咖啡因就像洗熱水澡一樣,會加速新陳代謝,並促使心跳加快、警覺性增高(見本期第182頁)。
雖然少量的咖啡因能刺激腦部活動,有提神的效果,但是喝過量則會使人焦躁不安,甚至會頭痛、發抖。咖啡因也會有成癮性。在彭巧珍的病人中,曾有一位卡車司機每天喝咖啡提神,結果從1杯喝到15杯,愈喝愈沒效。
4.吃魚,聰明又健康
老一輩常說,吃魚會變聰明。英國腦部營養學研究所教授克魯夫研究發現,吃魚能使頭腦變聰明,因為含有omega-3脂肪酸,有助於提高記憶和學習力,並預防記憶力衰退。
秋刀魚、鯖魚(小型青花魚)、鮭魚、A魠魚、烏魚子的omega-3脂肪酸比例高,是最佳來源。而在魚體中,魚眼窩則是omega-3脂肪酸含量較高的部位。每週至少吃2~3次魚,不但對大腦有益,而且也更健康。
omega-3脂肪酸可分為DHA、EPA和α-次亞麻油酸,可以提高學習力和記憶力。趙思姿指出,很多媽媽都會哄小孩「吃魚會變聰明」,但必須特別留意的是,由於DHA、EPA是一種高度不飽和脂肪酸,非常容易氧化腐敗。因此,購買此種魚類一定要新鮮,而且愈早煮食愈好,「烹調時,最好是清蒸、煮或烘烤,可以避免DHA、EPA流失,」趙思姿提醒。
至於吃素的人,只要適度的攝取含α-次亞麻油酸的食物如花豆、綠豆、黃豆、黑豆、甘納豆、核桃,也具有同樣效果。
5.卵磷脂,預防老化
科學家稱卵磷脂為靈活頭腦的重要物質,對短期記憶和學習力有幫助,因為卵磷脂中含有膽鹼,可以提升大腦儲藏資料、傳遞訊息的能力。
卵磷脂可由人體自行合成,或從食物中獲得。例如,毛豆炒蛋、煮花生配米飯,或喝一碗味噌湯,都能攝取到卵磷脂。此外,最好選擇植物性卵磷脂如大豆、豆腐,較無膽固醇的負擔。
6.複合碳水化合物,提供持續的活力
一天中,心智要達到最顛峰的狀態,在攝取肉類、牛奶的高蛋白食物後,應適時加入米飯等複合碳水化合物。
趙思姿指出,複合碳水化合物可直接轉換成腦部唯一必須的燃料──葡萄糖,葡萄糖支援大腦做每一件事,如思考、記憶、解決問題和放鬆身體。葡萄糖供應足夠時,腦細胞就會活躍起來,不但頭腦清楚,人也顯得較有精神。
但如果碳水化合物吃太多(一餐吃兩碗飯),則會因為消化的血流量需求增加,反而會影響腦力。含糖飲料可以提高血糖,發揮短時間內清醒腦筋的作用,不過要小心過度刺激胰島素,反而會造成血糖的突然下降。
7.不可忽略維他命B群
為了增強腦力,69歲化學工程師費爾德的早餐桌上,必備一碟藥丸和補品,每天吞下各種胺基酸補充品和綜合維他命。
在所有的維他命中,維他命B1、B2、菸鹼酸是葡萄糖在大腦內轉換為能源時,不可或缺的物質。因此,當體內的維他命B群不夠時,葡萄糖的代謝就會受阻,造成頭腦昏沉、遲鈍。
同樣的,若是補血元素如鐵質、維他命B12、葉酸攝取不夠時,會使血液的帶氧能力減弱,造成腦部的氧氣和養分供應不足,也會使大腦變得遲鈍。
美國塔夫茨大學的科學家曾實驗發現,血液中維他命B12、葉酸含量最低的人,在心智敏銳度的測試中,成績比較差。
8.細嚼慢嚥,刺激大腦活動
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的飲食原則之一,就是細嚼慢嚥。
近年來,研究指出,細嚼慢嚥可促使腦細胞活動旺盛,並提高記憶力和學習力。趙思姿也曾親身體驗過細嚼慢嚥的好處,「我覺得精神狀態變得比較好,而且也不易吃過量,」趙思姿說。
保持腦力充沛的午餐
你一定有過,吃完午餐後,整個下午昏昏欲睡的經驗,「這很可能是因為選錯食物所造成,」趙思姿指出。
因此,如果能吃一份清爽、健康,又不會太快就飢腸轆轆的午餐,下午就會有個愉悅、精力充沛的上班情緒。
1.低油脂、高蛋白,保護腦細胞
午餐必須含有高蛋白的食物如海鮮、豆腐、深綠色蔬菜,以增加酪胺酸的含量,並促使整個下午的注意力集中、精神抖擻。
有些人習慣午餐只吃一個漢堡,但因為漢堡是高油脂食物,會造成血液混濁,帶氧力變差,無法供應腦部充足的氧氣,而覺得頭腦昏沉。因此,彭巧珍特別提醒,午餐最好少吃會讓人感覺腦滿腸肥的油炸食物、牛排。
此外,午餐的食物若缺乏維他命B群,也會因無法幫助轉換成能量,使得腦部缺乏氧氣和養分,而反應遲鈍。
2.蔬菜水果也能增強腦力
多選用新鮮蔬菜、水果,是清爽、健康的好午餐。因為蔬菜、水果如菠菜、蘆筍、西瓜、芭樂,含有許多抗氧化劑,能保持血管暢通,確保腦細胞能夠從血液中獲得充足的氧氣。
輕鬆的晚餐,平靜腦子
傍晚到來,想要放輕鬆,就可以吃碳水化合物如糙米飯、全麥麵包、烤馬鈴薯,增加大腦中的色胺酸,並且很快的製造使人放鬆的血清促進素。
麻省理工學院維特曼教授建議,晚餐以碳水化合物為主,可讓大腦平靜下來,恢復活力,準備好面對新的一天。
你是聰明還是傻瓜?就看你怎麼吃。三餐養分正確,讓腦部充電,每一天都能精神抖擻。審稿專家:台北市立療養院主治醫師陳冠宇
活化腦力的食物來源
早餐:
■高蛋白質
瘦紅肉如牛肉、豬肉、雞肉、雞蛋、海鮮、鮮奶、低脂優格、乳酪、豆漿、豆腐、芽菜、深綠色蔬菜、豌豆、扁豆、水煮鮪魚
■omega-3脂肪酸
秋刀魚、鯖魚(小型青花魚)、鮭魚、烏魚子、●魠魚、水煮鮪魚、核桃
■DHA、EPA
鮭魚、鮪魚、沙丁魚、鯖魚(小型青花魚)、鰻魚、母乳
■α-次亞麻油酸
花豆、綠豆、黃豆、黑豆、甘納豆、核桃、蕎麥、大豆、亞麻仁油、芥花油、菜籽油、大豆油、小麥胚芽
■卵磷脂
蛋黃、大豆、豆腐、味噌、納豆、羊肉、五榖胚芽、酵母、毛豆
■複合碳水化合物
糙米飯、全麥麵包、馬鈴薯、豆類、未精製的榖類、蔬菜、水果如香蕉
■維生素B群
糙米、小麥胚芽、燕麥、堅果類、菠菜、西瓜、瘦肉、蛋黃、花生、蘆筍、豌豆、菜豆、深綠色蔬菜
■鋅
葵瓜子、南瓜子、麥芽、糙米、榖類、牡蠣、蛤蜊、海鮮、魚類
■硼
堅果、綠色蔬菜、水果如蘋果、梨子、桃子、葡萄
■鎂
杏仁、榖類、豆類、花生、香蕉、深綠色蔬菜、海鮮
午餐:
■低脂高蛋白質
瘦肉、雞蛋、海鮮、鮮奶、低脂優格、乳酪、豆漿、豆腐、芽菜、深綠色蔬菜、豌豆、扁豆、水煮鮪魚
■蔬菜、水果
深綠色蔬菜如菠菜、瘦肉、蛋黃、花生、蘆筍、豌豆、菜豆、芭樂、奇異果、柑橘類、西瓜
晚餐:
■複合碳水化合物
糙米飯、全麥麵包、馬鈴薯、豆類、五榖類、蔬菜、水果
老人、準媽媽和小孩如何吃出聰明?
多吃含蛋白質、抗氧化劑的食物,不怕變成老糊塗
很多人一想到老,最害怕腦子不靈光,變成老糊塗。
因為看清「青春不會再回來」,所以,王永慶也非常注重「頭腦有沒有健康」。在力求簡單、少樣、微量,以及細嚼慢嚥的飲食原則,和規律的運動、作息生活下,他總是可以頭腦清明,指揮台塑集團不斷提出新投資、新計劃。
走過一世紀,今年9月將過百歲壽誕,陳立夫眉開眼笑的說:「活到一百歲的人不少,但能像我這樣腰背挺直的走出來,腦筋不糊塗的人不多了。」
陳立夫的養生秘訣是,每天三餐中必有一頓在吃菜之前,先吃一碗麥片粥,裡面有他獨家秘方:黑木耳、蘑菇、香菇、芹菜打成汁液,混合煮成一大碗。
除了喜吃青菜豆腐,他最愛吃的是小銀魚炒蛋,而且每次都有一、兩百條。他開玩笑的說,中國人向來有吃什麼補什麼的說法,那他不就等於每次吃下三、四百眼睛的營養?所以,他的視力驚人,不用眼鏡或放大鏡,就可以閱讀。
老年人所需要的營養,以蛋白質最重要,不管是魚、雞或乳製品,至少應有12%的熱量來自蛋白質。
此外,瑞士科學家也發現,60歲以上的健康老人,血液中的抗氧化劑如維他命C和β胡蘿蔔素含量最豐富的人,心智功能和記憶力維護得比較好。
多吃含omega-3脂肪酸和葉酸的食物,準媽媽和小孩聰明又健康
孩子的健康,完全要視母親的營養狀況是否良好,尤其是懷孕時期,含omega-3脂肪酸和葉酸的攝取要足夠
老一輩常說,吃魚會聰明。彭巧珍指出,在嬰幼兒期,由於神經尚未發育定型,魚類中的omega-3脂肪酸,可以幫助腦神經及視神經的發育,對胎兒的腦部發展很重要。因此,從懷孕開始,準媽媽就應該多注意omega-3脂肪酸的攝取。
此外,葉酸在胎兒腦神經系統發展、新生組織分裂與新細胞合成中,也佔有重要的地位。而且,葉酸在懷孕初期最重要,需要量比沒懷孕時多出一倍。
餵哺母乳也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,母乳含有豐富的DHA,尤其是初乳含量最高,「每100毫升的母乳就有22毫克以上的DHA,可說是寶寶獨一無二提高腦力的食物,」趙思姿指出。
而哺乳母親的飲食也會影響乳汁的成分,因此,計劃餵哺母乳的母親應多補充含DHA的新鮮深海魚,每週至少2~3次。此外,研究也發現,吃素的哺乳母親,乳汁中DHA含量較少,建議可多吃含α-次亞麻油酸的食物如花豆、綠豆、大豆、甘納豆或核桃。
主題: 為什麼火腿、培根是紅色的?吃了會致癌? |
公佈日期: 20140408 |
NG吃法:聚餐時點「泡菜」海鮮火鍋、外食族買「香腸便當」搭配乳酸飲料、便利商店挑「熱狗堡」配香蕉。
Yes吃法:泡菜肉片火鍋、香腸便當搭配綠茶、熱狗堡配芭樂。
|
看這部片的時候,讓我覺得好像離爸爸更近一些了!八田與一建造的嘉南大圳,是一個劃時代的壯麗開始,一件值得深深驕傲的大事,把春天的雨水,都匯集起來,當水自己留到田埂旁邊的那一刻,我想是所有嘉義農民都深深感動的一刻。
每一個老人,都有年輕的身影,都有屬於自己最輝煌的大時代。30年後,我們會記住的會提起的會重覆的,一定也是那個,我們認為最輝煌的,我們的時代。沒有一個時代,會過氣的,因為,每一個時間,都有屬於的人們。所以,請珍惜你的每一刻,因它終將成為你的大時代。
裡面的愛情故事,輕描淡寫的,卻並不是那麼地輕。每一個月亮照著的時刻、每一個第一滴雨水落下的時刻、每一個自己的時刻
夢想
築夢的路是孤獨的,孤獨到像是全世界與你為敵。和片中一樣,我們要面對的,不只有自己的夢,還有那些,令我們放不下心的。唯有堅定的意志,才能凝望著目標 不輕言放棄。片中,他們坐在燭光旁,冥想,想像自己是一隻鷹,沉著、等待,耐著寂寞,卻不是放棄。數一、二、三,攻擊 一、二、三,等待 一、二、三,攻擊 一、二、三,等待。我想這是我這個沉不住氣的小獅子,最需要學會的。我想,一個卓越而令人敬佩的運動員,心都是如此的安定,因為心定、動作才夠穩定;因為眼神不閃爍,才抓得住目標。因為有強大的心,才有足夠的勇氣,面對一切得失。
運動員精神
我很敬佩運動員,也很希望自己面對生活的態度,能像一個真正的運動員精神。他們懂得尊敬、知道極限、與超越極限。心跳很穩心很堅定,所以總是穩穩地 面對一切挑戰和困難。
開心
就像所有人做喜歡的事情一樣,你會發現那個累到快要死掉的人,表情是快樂的。片中的 kano 從一開始球k到教練、練跑、練球,都是亂七八糟的開心,做一件事要開心,才會持久、才更有機會做到卓越,我想應該很多事都是這樣:)
過程
比賽結束前 (還是比賽前),教練就說:「那些最珍貴的,你們已經得到了!」那些最珍貴的,其實就是過程,一起練球的過程、一起做一件熱愛的事的開心、一起經歷的回憶、滿滿的友誼!
戰到最後都不放棄,不是輸不起,而是我們真的熱愛,愛這件事、這個過程,不允許有一點浪費,浪費我們對這件事的喜歡,絕對不要對不起自己的心。所以即使,知道會輸,還是會奮力的戰到最後,是對這件事、更是對自己的尊敬。
– 那個觀眾看著自己在場上輸的感覺,其實我可以體會,我們並不對不起任何人,因為我們完全的盡力。
– 那個就算輸到精光,也還有隊友罩著你、挺你的感覺,感同身受的知道那是件多麼感動的事!
– 身為和平主義者的我,一直有點害怕那種教練、隊友集結起來互槓的感覺。但現實是這樣,國家如此、種族如此、這是人性,本來就是團結自己的團,敵人就是敵人,敵人不會變朋友,但敵人可以是可敬的對手!
– 練習不會騙人
– 教練一直要你們習慣甲子園,之後你就會習慣這個詞,甚至覺得他就在你家隔壁。然後你會開始覺得,甲子園不是遙不可及的地方,而是你應該要到得了的地方,你應該想的並不是你要去甲子園,而是要得到甲子園的冠軍!
以前收案時,有個人說,男生天生就是比較強,頂尖的大廚是男人、頂尖的裁縫師也是男人,當時我們都不以為意,卻也沒有想試圖反駁她,只是把這席話一直擺在心上,偶爾提醒自己,真的嗎?為什麼?
喜歡體驗沒有體驗過的事物,因為每一次嘗試,就多了一些親身經驗,這些經驗不會乖乖只屬於這件事,它們會互相連結、彼此幫助,不同的事,可以從看似毫無相關的體驗,找到相似點,有時候靠著這點連結,就可以解決一個小煩惱、熬過一個小艱難。
運動是可以有很多小體悟的機會,練習的過程、團隊的運作、承擔勝與敗等,種種都是珍貴的體驗。從前的男孩,有比女孩更多的機會,無論是體驗運動、旅行或其他更多、更重大的事件,多了體驗,自然可以自如的運用在未來所做的事情上頭,並且做得更好、更傑出。總之這也是我看這部片的小小體悟,因為看不懂棒球就更多時間想東想西吧!
片子一開頭,是美麗寧靜的場景,光這一幕就足令讓我感動到想哭…
每一個女孩,生來,都值得被給予富足的愛,完全不需要更多理由的。
一個什麼樣的男人,是很棒的呢? 我想劇中的爸爸,是很棒的男人,雖然他在故事裡因為無法承受自己的失敗而一厥不振,在真實的人生中這樣的結尾的確令身邊的女孩們都是一道打擊…
我想說的是,至少在電影中、在女孩們的回憶裡,爸爸仍是那個帶頭的大鴨子,唱著歌帶隊全家前往下一個城堡的爸爸。
在我們的人生裡,許許多多的人,在回憶中,都將變成一個點。
至於那個點,是什麼顏色,還在發亮嗎?
還有一幕也令我印象很深刻,爸爸問女孩在做什麼? 女孩說,她在孵蛋。此時媽媽叫女孩進房排餐具,女孩說他在忙,媽媽生氣了,此時,爸爸大吼…此時一片安靜而糟糕的氣氛… 女孩發覺錯了要進去幫忙… 爸爸卻叫住他,嚴肅而認真的告訴她
“永遠不要因為別人,而停止幻想 (夢想)!”
湖邊的場景,爸爸告訴女孩,不用把錢看成最重要的東西,因為,你用它、你在乎它,有時候,他卻會反要你一口,而且會讓你無法喘氣…
這一幕,這一幕,深深地打進我的心裡,和看完華爾街之狼的感覺有點像…
有點像的是,這些對我來說都不是新的想法,而是我的體驗。
所以也難怪,我對錢的態度算很隨興,應該說我們家的人都有相同的共識,真的是身外之物,就算有錢,你還是得不到一切甜美;就算沒錢,至少人生還有情,我們都感受過溫暖,以及冷漠。因為這些體驗,這個家裡所教育出的-我們,都充滿愛的故事的最後,這部分讓我有點覺得商業的說服真的很厲害,說之以理、動之以情。
為什麼我們愛說童話故事給孩子聽,我們明明都知道世界充滿著不完美,為什麼不乾脆早一些告訴他們這些不完美,要這樣 “欺騙” 呢?
我自己有些想法是,其實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大人心裡最美好的時光就是孩子時期,與親人、身邊自然的互動,這些無暇的童年回憶,在每個社會化的大人心裡,保留了一塊淨土。為什麼我們對小孩特別好,為什麼我們希望孩子的心中擁有童話? 因為這些種子,可以在每一顆茁壯的心裏頭,慢慢發芽,若每一個長大了的孩子,心中的美好仍在,不完美,就會變少:)
故事的結尾是,華特先生告訴潘關於他的送報童年,他的童年,其實也是不快樂的,然而他卻創造了全世界最快樂的地方之一…
就算之後你會經歷再多,那些美好的回憶,都還是洗不掉的!
他說,選擇,原諒自己吧!
讓過去結束、讓結局在你心中改變:)
這些,和蔡康永說的,異曲同工。
因為我們知道、懂得那些不快樂,所以我們轉換了詞彙、心境,因為我們只希望未來能走得舒服一點,這就麼簡單:)
後記:
司機似乎喜歡陽光,潘似乎偏袒雨水。
潘說,雨水很好,雨水帶來生命;司機說,陽光也是!:)
【度假打工,最棒的脫軌演出】
一家企業負責人向我抱怨,最近人才流失很嚴重,而且20幾歲的年輕人提辭的理由,愈來愈多是到澳洲打工度假。
這位老闆很不解:「為什麼他們唸到大學畢業,寧願去澳洲摘水果、剪羊毛,而放棄一份學以致用的專業工作呢?」
更讓他感到奇怪的是,這些二三十歲的年輕員工聲稱到澳洲打工度假是圓夢,還有人說是為了學英文,「跟羊咩咩學英文?跟蘋果練會話?」他露出一副被打敗的表情。
三年前我有相同經驗,也同樣不解。同事有五年資歷,熱愛工作,表現優異,在廿九歲那一年向我提辭,要和男友一起去澳洲打工度假一年,因為她想在滿三十歲前給自己一個築夢的機會,深度體驗異國生活。
她到澳洲的飯店打工,包括鋪床、清潔浴廁等,我記得自己結結巴巴地問她:「如果要體驗清洗馬桶,在家不能做嗎?」同事只回了一句話:「你不懂!」
大人看錯了,媒體說錯了
「打工度假」(working holiday) 聽起來引人遐思,充滿浪漫,年輕人無不嚮往。一年有廿萬人到澳洲打工度假,從台灣去的人數排第四名,可想見「度假打工」在台灣的流行程度。
由於每年離職去打工度假的人數龐大,國內不得不開始探究討論,最後媒體以「台勞出走」解釋年輕人這股熱潮,歸結的原因是國內薪水太低,到澳洲打工一個月從六萬元到八萬元,相當於國內一名經理的薪水,是一般白領新人的兩三倍,年輕人怎麼算都覺得划得來,令人心動,不去度假打工才讓他們費解。
從企業來看,這是人才出走,嚴重的人事問題!在父母的眼中,培養孩子到20幾歲竟是做刷馬桶、摘水果這些勞力工作,而且回到國內還必須歸零從新開始,整顆心都痛了……
大人心裡想著:如果要學英文,就正正經經到美國、英國唸個學位,遊學也比打工度假強!如果要體驗異國,出國旅遊就好了嘛,為什麼要辭掉工作,中斷職涯?為什麼不選擇高回報、低風險的留學,父母可以給錢啊!
異國體驗,是一種成年儀式
這就是代溝!大人看事情永遠是用現實的眼光,務實的打著算盤,比如拿到一個官方認可的學位、練就一口流利的英語、得到一家外商的工作機會等。
年輕人的想法並不是這麼現實、這麼理性,相反的,他們要的是感覺,追求的是脫離生活常軌、超越現實環境,為自己創造一個不一樣的體驗與記憶,愈浪漫瘋狂愈吸引他們,最好能把父母嚇得下巴掉下來,能在朋友圈中吹噓到讓大家拜他為神,這是獨立自主的開始,是打造自己這塊品牌的第一步。
出國留學或遊學必須存錢多年,非常有規畫且有紀律的進行,這對於大多數20幾歲年輕人而言是一件難事!不是所有人都愛唸書或是唸書的料,他們不過只是想出國體驗而已,而出國度假打工方式不必先存錢、不必先考托福、不必先申請學校,出了國再賺生活費都來得及,便成了大部份年輕人的新選擇!
旅遊,是一種學習方式
低門檻,容易成行,而且時髦有型,向公司請辭時可以說得理直氣壯,還帶點說不出來的驕傲!看起來,是有點小屁孩的臭德性,可是年輕人就愛這樣的fu啊!
媒體指稱是因為澳洲薪水高,而且是台勞出走的預兆,其實扯遠了!應該說這是無負擔、無壓力的遊學,有沒有學好英語不是重點,體驗異國生活才是目的!
在台灣,三十年前有留學潮,二十年前出現遊學潮,近年出現打工度假現象,所以不論那一個世代的年輕人,想的、說的、做的都是一個樣兒!20幾歲年輕人踏出校園,他們的重心在學習,而學習不只是在校園或職場,其他如旅遊、留學也都是他們學習的方式,而自食其力的打工度假更能彰顯年輕人的自立自強。
年輕人成天宅在家裡,現在他們願意走出去,這是非常好的轉變,應該給他們掌聲。更何況他們只是出去一兩年,終究是會回來,步上父母期待的正軌!
花一兩年脫軌演出,是對的!如果你在20幾歲不做這件事,我想不出來還有更棒的年紀!有熱情、有夢想、有體力,而且零負擔,你為什麼不瘋狂一下呢?
文/洪雪珍
圖/陳永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