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from share, to sharE (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靈活的腦力,就從3餐飲食開始

康健雜誌12期2011.07.16 作者:陳雅莉

思路是否清晰,和你吃了什麼,有相當大的關係。想要精神集中、反應敏捷,不妨從調整食物內容開始。
美國營養學家戴維絲曾說:「營養能決定容貌、言行與心情,無論你是憂鬱或快樂、思路清晰或混沌,對工作感到愉快或厭煩、創新求變或墨守成規,都受營養影響。」

也就是說,每天吃對了食物,不但能重整心智、提升情緒,更能在面對繁重的工作或課業壓力時,使你擁有更清晰的思考能力和記憶力。

靈活的腦力,就從三餐飲食開始著手。

優質早餐開啟一天的腦力

一份早餐,提供一天的營養與精力,不可馬虎帶過。但是應該怎麼吃?

1.先喝一杯水,喚醒頭腦

人的腦部組織75%是水分,因此,在腦部開始運作之前,「先喝一杯熱水,比任何一種食物,更能喚醒頭腦,」台安醫院營養師趙思姿說。

2.高蛋白質,提振心智能力

高蛋白質的早餐,可使人思考敏銳、反應靈活,並且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

在英國的小說中,常見的歐式早餐,包含有魚、肉、蛋、熱麥片粥及乳酪。營養學家戴維絲在幼年時,早餐也常吃熱麥片粥、火腿或蛋、香腸或炸雞,和一碗肉湯,再加上一大杯牛奶。

哈佛大學教授賽恩曾觀察受測者在吃了不同的早餐後,對於上午、下午的活動有何影響。他發現,吃高蛋白質早餐的人,加上在吃米麵等碳水化合物之前,先吃蛋、肉等蛋白質食物,可使血糖緩慢上升後維持穩定,並從早上持續到下午。

這個發現到底有什麼道理?蛋白質中的酪胺酸能促進身體分泌多巴胺、正腎上腺素,讓人思考變敏銳,反應更靈活,並且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。而酪胺酸可從豬肉、雞肉、海鮮、牛奶和豆類中獲得。

但是同樣來自蛋白質的色胺酸,會刺激血清促進素的分泌,讓人放鬆、想睡。如果先吃碳水化合物,導致血糖上升,身體為了降低血糖,分泌胰島素,促使血液中的色胺酸比酪胺酸先到達大腦,思考自然比較遲鈍。而色胺酸在花生、芝麻、黃豆製品、豬肉中含量較豐富。

3.一杯咖啡,有提神作用

烹飪老師程安琪每天早上一定要喝一杯熱咖啡,才有頭腦和全身開始甦醒,準備幹活的感覺。

早餐,沖泡一杯咖啡,對一整天的精神、活力確實有幫助。成大醫院營養部主任彭巧珍解釋,因為咖啡因就像洗熱水澡一樣,會加速新陳代謝,並促使心跳加快、警覺性增高(見本期第182頁)。

雖然少量的咖啡因能刺激腦部活動,有提神的效果,但是喝過量則會使人焦躁不安,甚至會頭痛、發抖。咖啡因也會有成癮性。在彭巧珍的病人中,曾有一位卡車司機每天喝咖啡提神,結果從1杯喝到15杯,愈喝愈沒效。

4.吃魚,聰明又健康

老一輩常說,吃魚會變聰明。英國腦部營養學研究所教授克魯夫研究發現,吃魚能使頭腦變聰明,因為含有omega-3脂肪酸,有助於提高記憶和學習力,並預防記憶力衰退。

秋刀魚、鯖魚(小型青花魚)、鮭魚、A魠魚、烏魚子的omega-3脂肪酸比例高,是最佳來源。而在魚體中,魚眼窩則是omega-3脂肪酸含量較高的部位。每週至少吃2~3次魚,不但對大腦有益,而且也更健康。

omega-3脂肪酸可分為DHA、EPA和α-次亞麻油酸,可以提高學習力和記憶力。趙思姿指出,很多媽媽都會哄小孩「吃魚會變聰明」,但必須特別留意的是,由於DHA、EPA是一種高度不飽和脂肪酸,非常容易氧化腐敗。因此,購買此種魚類一定要新鮮,而且愈早煮食愈好,「烹調時,最好是清蒸、煮或烘烤,可以避免DHA、EPA流失,」趙思姿提醒。

至於吃素的人,只要適度的攝取含α-次亞麻油酸的食物如花豆、綠豆、黃豆、黑豆、甘納豆、核桃,也具有同樣效果。

5.卵磷脂,預防老化

科學家稱卵磷脂為靈活頭腦的重要物質,對短期記憶和學習力有幫助,因為卵磷脂中含有膽鹼,可以提升大腦儲藏資料、傳遞訊息的能力。

卵磷脂可由人體自行合成,或從食物中獲得。例如,毛豆炒蛋、煮花生配米飯,或喝一碗味噌湯,都能攝取到卵磷脂。此外,最好選擇植物性卵磷脂如大豆、豆腐,較無膽固醇的負擔。

6.複合碳水化合物,提供持續的活力

一天中,心智要達到最顛峰的狀態,在攝取肉類、牛奶的高蛋白食物後,應適時加入米飯等複合碳水化合物。

趙思姿指出,複合碳水化合物可直接轉換成腦部唯一必須的燃料──葡萄糖,葡萄糖支援大腦做每一件事,如思考、記憶、解決問題和放鬆身體。葡萄糖供應足夠時,腦細胞就會活躍起來,不但頭腦清楚,人也顯得較有精神。

但如果碳水化合物吃太多(一餐吃兩碗飯),則會因為消化的血流量需求增加,反而會影響腦力。含糖飲料可以提高血糖,發揮短時間內清醒腦筋的作用,不過要小心過度刺激胰島素,反而會造成血糖的突然下降。

7.不可忽略維他命B群

為了增強腦力,69歲化學工程師費爾德的早餐桌上,必備一碟藥丸和補品,每天吞下各種胺基酸補充品和綜合維他命。

在所有的維他命中,維他命B1、B2、菸鹼酸是葡萄糖在大腦內轉換為能源時,不可或缺的物質。因此,當體內的維他命B群不夠時,葡萄糖的代謝就會受阻,造成頭腦昏沉、遲鈍。

同樣的,若是補血元素如鐵質、維他命B12、葉酸攝取不夠時,會使血液的帶氧能力減弱,造成腦部的氧氣和養分供應不足,也會使大腦變得遲鈍。

美國塔夫茨大學的科學家曾實驗發現,血液中維他命B12、葉酸含量最低的人,在心智敏銳度的測試中,成績比較差。

8.細嚼慢嚥,刺激大腦活動

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的飲食原則之一,就是細嚼慢嚥。

近年來,研究指出,細嚼慢嚥可促使腦細胞活動旺盛,並提高記憶力和學習力。趙思姿也曾親身體驗過細嚼慢嚥的好處,「我覺得精神狀態變得比較好,而且也不易吃過量,」趙思姿說。

保持腦力充沛的午餐

你一定有過,吃完午餐後,整個下午昏昏欲睡的經驗,「這很可能是因為選錯食物所造成,」趙思姿指出。

因此,如果能吃一份清爽、健康,又不會太快就飢腸轆轆的午餐,下午就會有個愉悅、精力充沛的上班情緒。

1.低油脂、高蛋白,保護腦細胞

午餐必須含有高蛋白的食物如海鮮、豆腐、深綠色蔬菜,以增加酪胺酸的含量,並促使整個下午的注意力集中、精神抖擻。

有些人習慣午餐只吃一個漢堡,但因為漢堡是高油脂食物,會造成血液混濁,帶氧力變差,無法供應腦部充足的氧氣,而覺得頭腦昏沉。因此,彭巧珍特別提醒,午餐最好少吃會讓人感覺腦滿腸肥的油炸食物、牛排。

此外,午餐的食物若缺乏維他命B群,也會因無法幫助轉換成能量,使得腦部缺乏氧氣和養分,而反應遲鈍。

2.蔬菜水果也能增強腦力

多選用新鮮蔬菜、水果,是清爽、健康的好午餐。因為蔬菜、水果如菠菜、蘆筍、西瓜、芭樂,含有許多抗氧化劑,能保持血管暢通,確保腦細胞能夠從血液中獲得充足的氧氣。

輕鬆的晚餐,平靜腦子

傍晚到來,想要放輕鬆,就可以吃碳水化合物如糙米飯、全麥麵包、烤馬鈴薯,增加大腦中的色胺酸,並且很快的製造使人放鬆的血清促進素。

麻省理工學院維特曼教授建議,晚餐以碳水化合物為主,可讓大腦平靜下來,恢復活力,準備好面對新的一天。

你是聰明還是傻瓜?就看你怎麼吃。三餐養分正確,讓腦部充電,每一天都能精神抖擻。審稿專家:台北市立療養院主治醫師陳冠宇
 
活化腦力的食物來源

早餐:

■高蛋白質
瘦紅肉如牛肉、豬肉、雞肉、雞蛋、海鮮、鮮奶、低脂優格、乳酪、豆漿、豆腐、芽菜、深綠色蔬菜、豌豆、扁豆、水煮鮪魚

■omega-3脂肪酸
秋刀魚、鯖魚(小型青花魚)、鮭魚、烏魚子、●魠魚、水煮鮪魚、核桃

■DHA、EPA
鮭魚、鮪魚、沙丁魚、鯖魚(小型青花魚)、鰻魚、母乳

■α-次亞麻油酸
花豆、綠豆、黃豆、黑豆、甘納豆、核桃、蕎麥、大豆、亞麻仁油、芥花油、菜籽油、大豆油、小麥胚芽

■卵磷脂
蛋黃、大豆、豆腐、味噌、納豆、羊肉、五榖胚芽、酵母、毛豆

■複合碳水化合物
糙米飯、全麥麵包、馬鈴薯、豆類、未精製的榖類、蔬菜、水果如香蕉

■維生素B群
糙米、小麥胚芽、燕麥、堅果類、菠菜、西瓜、瘦肉、蛋黃、花生、蘆筍、豌豆、菜豆、深綠色蔬菜

■鋅
葵瓜子、南瓜子、麥芽、糙米、榖類、牡蠣、蛤蜊、海鮮、魚類

■硼
堅果、綠色蔬菜、水果如蘋果、梨子、桃子、葡萄

■鎂
杏仁、榖類、豆類、花生、香蕉、深綠色蔬菜、海鮮

午餐:

■低脂高蛋白質
瘦肉、雞蛋、海鮮、鮮奶、低脂優格、乳酪、豆漿、豆腐、芽菜、深綠色蔬菜、豌豆、扁豆、水煮鮪魚

■蔬菜、水果
深綠色蔬菜如菠菜、瘦肉、蛋黃、花生、蘆筍、豌豆、菜豆、芭樂、奇異果、柑橘類、西瓜

晚餐:

■複合碳水化合物
糙米飯、全麥麵包、馬鈴薯、豆類、五榖類、蔬菜、水果

老人、準媽媽和小孩如何吃出聰明?

多吃含蛋白質、抗氧化劑的食物,不怕變成老糊塗

很多人一想到老,最害怕腦子不靈光,變成老糊塗。

因為看清「青春不會再回來」,所以,王永慶也非常注重「頭腦有沒有健康」。在力求簡單、少樣、微量,以及細嚼慢嚥的飲食原則,和規律的運動、作息生活下,他總是可以頭腦清明,指揮台塑集團不斷提出新投資、新計劃。

走過一世紀,今年9月將過百歲壽誕,陳立夫眉開眼笑的說:「活到一百歲的人不少,但能像我這樣腰背挺直的走出來,腦筋不糊塗的人不多了。」

陳立夫的養生秘訣是,每天三餐中必有一頓在吃菜之前,先吃一碗麥片粥,裡面有他獨家秘方:黑木耳、蘑菇、香菇、芹菜打成汁液,混合煮成一大碗。

除了喜吃青菜豆腐,他最愛吃的是小銀魚炒蛋,而且每次都有一、兩百條。他開玩笑的說,中國人向來有吃什麼補什麼的說法,那他不就等於每次吃下三、四百眼睛的營養?所以,他的視力驚人,不用眼鏡或放大鏡,就可以閱讀。

老年人所需要的營養,以蛋白質最重要,不管是魚、雞或乳製品,至少應有12%的熱量來自蛋白質。

此外,瑞士科學家也發現,60歲以上的健康老人,血液中的抗氧化劑如維他命C和β胡蘿蔔素含量最豐富的人,心智功能和記憶力維護得比較好。

多吃含omega-3脂肪酸和葉酸的食物,準媽媽和小孩聰明又健康

孩子的健康,完全要視母親的營養狀況是否良好,尤其是懷孕時期,含omega-3脂肪酸和葉酸的攝取要足夠

老一輩常說,吃魚會聰明。彭巧珍指出,在嬰幼兒期,由於神經尚未發育定型,魚類中的omega-3脂肪酸,可以幫助腦神經及視神經的發育,對胎兒的腦部發展很重要。因此,從懷孕開始,準媽媽就應該多注意omega-3脂肪酸的攝取。

此外,葉酸在胎兒腦神經系統發展、新生組織分裂與新細胞合成中,也佔有重要的地位。而且,葉酸在懷孕初期最重要,需要量比沒懷孕時多出一倍。

餵哺母乳也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,母乳含有豐富的DHA,尤其是初乳含量最高,「每100毫升的母乳就有22毫克以上的DHA,可說是寶寶獨一無二提高腦力的食物,」趙思姿指出。

而哺乳母親的飲食也會影響乳汁的成分,因此,計劃餵哺母乳的母親應多補充含DHA的新鮮深海魚,每週至少2~3次。此外,研究也發現,吃素的哺乳母親,乳汁中DHA含量較少,建議可多吃含α-次亞麻油酸的食物如花豆、綠豆、大豆、甘納豆或核桃。

小駱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主題: 為什麼火腿、培根是紅色的?吃了會致癌?
公佈日期: 20140408


員生醫院 謝薰慧營養師

    硝酸鹽(Nitrates)是蔬菜和馬鈴薯的成份之ㄧ,其含量受到作物種類、栽培條件、施肥量多寡、對硝酸鹽吸收程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。硝酸鹽也是一種食品添加物,硝酸鹽和食鹽混合可成為醃肉的醃汁,常使用在醃製臘肉、香腸、培根、火腿、熱狗。雖是古老的製作方式,但火腿中的「硝酸鹽」其實有特殊的抗微生物特性,可抑制肉毒桿菌生長、防止食品腐敗變質,有預防食物中毒的好處。

為什麼培根是紅色?為什麼可以久放不易壞?藏了什麼秘密?
    傳統製作培根會使用低濃度的「硝酸鹽類」,經肉中酵素作用後產生一氧化氮(NO),結合肌紅蛋白(Mb, Myoglobin)的鐵而形成紅色色素─亞硝基肌紅素(MbNO),可讓保存的肉品有著吸引人的紅色或粉紅色。因此,培根中的「硝酸鹽」不但可當作食物保色劑,且還有延長食品保存期限的好處,是合法的防腐劑。

   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法規公告,准許亞硝酸鹽使用在肉製品及魚肉製品中,濃度不得超過0.07公克/公斤。而生鮮肉類、生鮮魚肉則不得使用。

硝酸鹽會變身成致癌物質!
    使用硝酸鹽醃製的加工肉品,在油煎、油炸的高溫下發生脯胺酸脫羧基作用,會產生亞硝基二甲基胺(NDMA, N-nitrosodimethylamine)。芬蘭研究證實,長期攝入亞硝基二甲基胺與結腸直腸癌的發病率有正相關。如:煎香腸、炸培根、炒臘肉。

    口中的細菌會將食物中的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(Nitrites)。在胃中,亞硝酸鹽可與亞硝基化合物(胺、醯胺)反應,形成氮-亞硝基化合物(N-nitroso components),如:亞硝酸胺(Nitrosamines),這種化合物是致癌物質,會誘導細胞突變。

醃製加工食物跟癌症有關係嗎?
   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,常吃加工肉品會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(3)。一個統合分析研究也顯示,每天吃30公克加工肉品的人(佔每日所需蛋白質的一半),罹患胃癌的風險比沒有吃加工肉品的人高出15%

    每天30公克加工肉品是多少量呢?
    .早餐:吃熱狗堡1個 (大熱狗1條為7公克加工肉品)
    .午餐:吃香腸便當1個 (香腸1條為7公克加工肉品)
    .晚餐:吃蒜炒鹹豬肉 (女性手心大小份量為14公克加工肉品)

    其實,現代人輕輕鬆鬆就吃了超量的加工肉品而不自知,這樣的飲食習慣會增加罹患胃癌風險,所以加工肉品少吃為妙!

    在亞洲地區已發現,攝取富含有氮-亞硝基化合物的醃製蔬菜和食道癌有相關性,如:醃製蘿蔔、酸菜、泡菜、榨菜…等。

    在鼻咽癌流行地區也發現,時常攝取高濃度的亞硝酸胺的醃製食物,如:火腿、培根、泡菜、鹹魚、鹹豬肉…等,或時常烹煮鹽醃漬食物,如:「火腿」蛋包飯、蒜苗炒「臘肉」、「培根」炒高麗菜、「香腸」炒飯…等,在烹煮的過程中,水蒸氣會釋放出揮發性亞硝酸胺的成份,並分佈在鼻咽部的黏膜上,這些飲食、烹調習慣與鼻咽癌的高發生率有關。有趣的是,每週吃一次柑橘類水果的人,和每月吃一次柑橘類水果的人相較之下,罹患鼻咽癌的風險顯著降低!

營養師的小叮嚀

  1. 不吃醃製肉品、鹽漬蔬菜,可減少吃入硝酸鹽(防腐劑,容易轉變成致癌物)的機會;選擇新鮮的食物,才是最佳的預防之道。
  2. 每天吃兩份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!因為維生素C在胃中可阻礙致癌物「亞硝酸胺」的形成。每份水果含100毫克以上的維生素C,如:奇異果1.5粒、草莓10粒、小芭樂1顆、聖女小蕃茄20顆、香吉士1顆。
  3. 常吃含多酚類的抗氧化食物,如:綠茶、柑橘類水果、紅葡萄、藍莓…等,可破壞致癌物質亞硝酸胺的合成。
  4. 避免同時吃「硝酸鹽」食物和「胺類」食物,這樣可減少致癌物「亞硝酸胺」的形成。

NG吃法:聚餐時點「泡菜」海鮮火鍋、外食族買「香腸便當」搭配乳酸飲料、便利商店挑「熱狗堡」配香蕉。

  • 含「硝酸鹽」食物 泡菜、香腸、熱狗
  • 含「胺類」食物 海鮮、乳酸飲料、香蕉

Yes吃法:泡菜肉片火鍋、香腸便當搭配綠茶、熱狗堡配芭樂。

  • 海鮮換成新鮮肉片 可減少致癌物質合成的機會
  • 乳酸飲料換成綠茶 因綠茶有茶多酚,可抑制致癌物質形成
  • 香蕉換成芭樂 因芭樂富含維生素C,可阻礙致癌物質形成

小駱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

 當你坐在義大利媽媽的餐桌前,

她們就會把你當自己的小小孩,

她們會用她們的「雙眼」,盯著你們,把盤子裡的食物,通通吃完。

•̀ _ •́

Finish Eating!

 

再晚,義大利人,都會趕回家吃飯!

小駱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